原平市教育科技局
原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关于落实忻州市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联校、市直、民办学校:
根据忻州市教育局、忻州市扶贫办、忻州市语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忻州市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确保行动计划各项目标如期实现,特制定本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制定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初步具备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为提升‘造血’能力打好语言基础”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各学校(联校)推普脱贫攻坚机制。落实各学校(联校)主体责任,依托学校(联校)师资力量,积极配合,参与我市政府各级部门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力求实效。
2.坚持精准聚焦,精准发力。综合各校所在区域综合人口、经济、教育、语言等基础因素和条件保障,聚焦普通话普及率低的地区和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将普通话学习掌握情况记入贫困人口档案卡,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发生。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考虑地域差别和文化差异,各学校(联校)制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具体推普措施,统筹规划,稳步实施,以确保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三、具体措施
1.组建助力推普脱贫攻坚团队
①各学校(联校)要迅速组建由学校(联校)校长负责的助力推普脱贫攻坚师资团队。要依托学校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师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主动积极配合我市政府各级部门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工作。
②各学校(联校)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机制。充分利用好各行各业家长的影响力,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促进所在区域普通话普及率提升推波助澜。
2.摸清底数,精准攻坚
各学校(联校)要抽调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及以上的教师作为助力推普脱贫攻坚的主力队员,主动积极配合我市政府各级部门开展摸底,调查测查普通话掌握情况。
①在政府主导下,积极配合政府各级部门摸清所在乡镇(农村)的青壮年农民不具备普通话沟通能力的人数。特别是摸清农村贫困户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重点人群普通话现状及普通话培训需求数,要对应贫困户建档立卡名册专项登记造册。(由各乡镇对应的各联校负责配合调查测查摸底工作)
②在政府主导下,积极配合政府各级部门摸清各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街道干部、公务员等县级以下基层干部普通话不达标情况及普通话培训需求数,进行专项登记造册。(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由所在区域就近选择对应的联校和城区学校配合调查测查工作)
③在各学校(联校)第一负责人主导下,摸清本校中、小、幼教师普通话等级不达标人数及普通话培训需求数并进行专项登记造册。
3.多措并举,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①各学校助力推普脱贫攻坚师资团队要定期给所在区域的每个行政村举办的“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授课。通过普通话口语培训,普通话标准宣传,语言文字游戏设计,现场用贴近生活的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交流,如:进城求职自我介绍,推介家乡特产,如何向交警或他人问路,如何用普通话表达家庭用电、防火、防溺水等安全常识。如何使用普通话在外出务工时购票、购物消费、投诉维权等进行交流常识的培训,即使进城给自己的孩子带孙子(外孙)也要学会使用普通话交流才能提高家庭幸福指数,提高个人幸福指数。通过培训课堂现场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形式进行模拟表演,抓住本地方言中的发音弊端(如:原平西山片区域的人把“天(tiān)”发成“千(qiān)”的音,把“天气”说成“千气”,原平东山片区域的人把“头(tóu)”说成“得脑的(de nǎo de)”,南片区域的人把“杨(yáng)”发成“闫(yán)”的音等等,进行生动地有针对性地整改口语培训,切实使农民群众,进城务工人员感受到没有学好普通话,会给生活、工作学习上的一些活动带来许多不便。帮助大家认识到克服交际障碍,提高农村务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明白“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是斩断穷根的重要法宝。
②通过集中学习,“一对一”互帮互学等有效方式,对不具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能力的县以下基层干部进行专门培训,定期授课。
③通过脱产培训,远程自学,校本研修,帮扶结对等方式,使所有现任教师的普通话达标,严把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关,要求各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教师普通话提升水平的培训。
④鼓励以上各类人员借助信息化学习工具,信息化资源自主学习普通话。
⑤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农村青壮年学员,报扶贫部门,落实相关资助政策,并由扶贫部门优先推荐就业,学习机会。
⑥培训内容及培训资料由各学校(联校)助力推普脱贫攻坚师资团队根据当地方言及语音特点编写,不作统一要求。(后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及各类人员其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⑦大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积极发挥对社会、家庭的辐射带动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标准纳入校长综合培训和教师业务培训中,强化校长、教师、学生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语言文化的意识。鼓励学生帮助家长提高普通话水平。各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优势,以中华传统节日、教师节、六一节、推普周等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校互动推普脱贫活动,切实促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4.各学校(联校)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将各校的具体工作安排、学校助力推普脱贫攻坚师资团队的领导机构及成员花名、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本学校(联校)教师普通话培训需求数于11月30日前报原平市语委办。(要求电子版报送原平市语委办联系人邮箱:526938****@qq.com)
原平市教育科技局
原平市语委办
2018年10月29日
普通话水平等级划分
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设想,1988年国家语委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在若干省市对学校师生和“窗口”行业职工进行试测,于1994年制了试行标准,试行几年后,经过修订,于1997年12月作为部级标准正式颁行《普通适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共分为三级六等,各级等标准如下:
一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送气不送气、i-u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语、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语、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注:原平市语委办摘录于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学习资料(山西省语委办 编)
原平市语委办
2018.10.29
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下列人员其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水平;
(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其中省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四)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其中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五)大中专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师范类中文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师范类其他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前款(一)至(四)项所列人员,提倡使用普通话。
注:原平市语委办摘录于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九条
原平市语委办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