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艺苑 > 郭淑琴:美学思维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郭淑琴:美学思维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2018年12月17日 08:57:40 访问量:461

美学思维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郭淑琴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加码,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信仰危机的恶性蔓延,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坍塌……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信仰的缺失,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一般形成于青年时代,在这里我不得不谈一下偶像崇拜,因为信仰就是对某个人物与思想的敬仰。而思想又是抽象的,只有偶像是具象化的。当下偶像崇拜又是我们摒弃批判了若干年的东西,如何重拾信仰,必须重拾偶像崇拜。如何重拾偶像崇拜,在中学教育中渗透切入美学思维,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用全新的视角,多元化的审美,正能量的思维定位人生,净化人生,重塑人生理想信念,不失为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崭新尝试与实践。今天我就全方位的谈谈这个课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美学无盲区覆盖

美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生活中的美随处都可以看到,哪怕是一本精美的本子,一张照片,四月校园里的樱花,一件生活用品,一顿美味佳肴都有它心动的地方。我们会为了美而感到开心,快乐和陶醉。这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美的欣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美学的全面性

娱乐人生:我们去KTV唱歌。不管是一家人,还是跟亲朋好友一起去唱,我们的心情都是敞亮的,激情四射的,在优美的旋律中愉快的体会美,欣赏美,享受美,让我们的人生在娱乐中飞扬。

净化人生:也就是净化人性,使人在美的氛围,美的服饰,美的自觉取舍中实现与无限靠近。人生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本着这些基调,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在美好中真正享受到美,体会到美,从而净化人生全过程。

定位人生:每一个家庭的美学观念,都会在孩子身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书友们想一想,我们在座的每位,现在的审美有没有跟自己的家庭有关?跟自己父母从小的言传身教有关,父母好穿戴,遗传下来我们就好穿戴,父母精致,遗传下来我们也精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榜样,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会沿着父母的足迹向前发展,所以美学真的会帮助我们定位我们的人生,它让我们的人生储存潜能。

识别人生: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美,每一件事情上都存在美学元素,只有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我们才能识别我们的人生,如:续范亭将军的一生就是在美学中识别的,它一直坚信“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之未来”,所以它就很向往。他崇拜毛泽东,欣赏毛泽东,从毛泽东身上看到中国的未来。所以也才有了歌颂毛泽东的诗句: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的佳话(信仰美学)。

对比人生:这里我们说说茶跟酒。自古茶酒不分家,君子品茶,江湖饮酒。看似对立的两种文化实则不然,它恰恰承载了古典的美,含蓄与豪迈的生活态度。茶,喝的就是一种心境,品的即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心只有安静下来,滤去了浮燥,如一杯清茶便也有了归宿,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静谧美。真正的酒,就是可以燃烧情绪的水,也是粮食的第二次生命,可以解忧、助兴,也可以解毒、疗伤,品酒、开心,可以轻松的卸载,然后,充满足足的能量,去迎接新的太阳,这种豁达与豪迈,是人性的一种状态美(状态美学)。

塑造人生:每一所高中高一新生入学前都有一个新生军训一周和开学前的入学教育,这些工作都是让每一个学生重塑人生的开始,更是开启人生成熟期的原始巅峰,高中三年是人生最关键的三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这一阶段都会很投入,很用心的去经营孩子的这三年,这三年里如果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以后的人生也会一帆风顺。

审美观念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标准。美学是关于艺术的哲学。下来,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美学的代表人物。

中国美学代表人物     西方最早自然美的艺术体现

朱光潜                         黑格尔

他崇尚自然美是艺术的   理想美应该是自然生发的

也是天人合一的        天人分离的

自然(自然美)      社会生活(人格美)

审美文化长时期重环境,轻人文;重硬 件,轻软件;重团队,轻个体。审美思维一直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没清晰地展示在具象化的模块。浅层次的美学感受一般只停留在视觉层面,或结构匀称,或色彩适度,或整体感觉等等;深层次的美学是其背后的理解,即就是韵味或者是精神,一种无形的感知。美应该首先是和谐的、理想化的 、感性化的。现实的美反映自然。自然美暗示如何生活(理想美应该如何美),美常常是非功利色彩的。

一、重塑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教育内涵

美来自生活,德育也来自于生活,人需要德育,需要美。需要以美辅德,美学精神的实质是追求自由,回归生活的德育强调主体自由意识和人性的解放与至善。这表明美学精神和生活德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契合。如何实现德育与美学的深层融合,美学和生活德育契合?如何有效破冰目前中学美学德育教育的瓶颈?如何真正融合,构建生活德育新的审美模式及探索?都是摆在我们老师们面前的实际问题。人从现实审美关系出发,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科学。人类文化衍生美学文化。美学文化伴随道德文化相生共荣。教育的核心王道即是兴趣导向,何为兴趣?只能是美的具象,美的文化,美的格调。美学教育是把美学理论渗入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其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开设专题讲座,如行为美,外在美和内在美等;可贯穿于各学科教育中,如语文的语言美,数学的线条美等;可寓于美术课中,如山水画的意境美、色泽美,人物画的形体美、动作美等;也可推广到班主任工作中,教室的环境美,学生的心灵美都可对班级管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那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美学
教育呢?
  首先,加强学生人体美
教育。让学生明确外在美和内在美,知道什么是美的言行,什么是不美的言行,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人体美包括外在美和心灵美。尽管一个人光有漂亮的外表是很虚幻的,但谁也没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美好的心灵。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境。这要求上美育课的教师在课前要设个好的意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激情和余地。如音乐课,可通过相关的录相带和讲解创造一个情景相融的审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高亢激昂的热情。民俗歌曲清朗委婉,可通过录音或实践(歌颂祖国的可让学生在室外亲身感受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有"音乐感的耳朵""寓教于乐"。通过创设意境,间接的激发学生审美感知、审美意识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情趣,进而达到审美创造。

(三)对学生进行审美理想教育和校园环境的美的创造培养。学生白天在校时间长,一个幽雅和谐的校园,安静整洁的教室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校园环境的美化,是实现审美理想达到审美创造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开辟或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让学生亲自参与种花种草的园林工作和修理桌椅粉刷墙壁等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予美的感知和享受。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爱惜校园环境及其财物的品质;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和想象的天地,营造一个美伦美奂的室内外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达到以"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四)对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我们的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以自已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还要以自己的思想、情趣、态度、作风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学高为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精通本学科的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因此,作为教育实施者和主体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贯穿美的教育,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工匠精神,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的行为,美的一切。如几何有立体对称美。在讲授中,教师可适当穿插相关知识,诱导学生去发现图形或公式中进行证明推论所隐含的美。这样,既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又可以调动活跃课堂氛围。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学校美学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各项工作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学生美的思想,美的素质,使学生具备美的衣着,美的言行,美的心灵,美的情操。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改善德育和美育的薄弱状况,为造就多元复合的青年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体教学平台全方位渗透带有美学色彩的德育文化

语文教学的美学教育是一般美学教育同语文学科相互交汇、彼此渗透的产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美育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学生既学到真知,又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教书育人、陶冶情操、开发学生智力的良好效果。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学现象的学科。中学语文课文中编录了大量优秀诗歌、散文、游记、小说,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美的教育,既能使学生增强审美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

下来我们先听一段唯美的写景朗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 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 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我们从这段语言优美,典雅的写景中真正感受了朗读者的声音之美和文章的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美文字,让我们真正在情感和文字上体会一次美的旅行,在感受作者抒发真情的同时,以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真正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美学的渗透。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段唯美的抒情散文朗读:

   

珍惜是温柔与美丽的字眼,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珍惜每一个晨起;珍惜每一场雨落;四季的美丽,素笔写下一纸柔美的诗句,我借文字的手,让待放的心情随着文字起舞。光阴荏苒,我在季节的眉间种花,养鱼,听鸟语,闲来写诗,品文,让惬意的心情在文字里栖息。

时间在我们的指缝间悄然走过,恍然间人生已将近走过了一半,细数逝去的光阴,感动着,留恋着,珍惜着,唯美着那些岁月里的风景;馨香着人生中最美丽的回忆。

风吹过树稍,树读懂了风的温柔。雨滴落在小溪里,小溪懂得雨滴的缠绵。文字里藏着黄金屋,我就钻进屋里和文字切磋。我的眉间藏着盈盈的微笑,心思的细腻,善良与纯真,在一缕缕墨香里,展露着最真实的自己。

静好的夜晚,我在茶香中品文字,在亲人的围绕中感受生活的惬意。倚窗伴墨,明亮的街灯,和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潜入我的心底,将所有的忧虑,不快,通通抛于脑后,光阴的润泽,年华的妖娆,默默地演绎成最美的感动。

时光老了,老成了一种思念。年华远了,它带着我的梦想远行。

从这段唯美的抒情散文中,让我们真正明白唯美散文是情感的产物,是美的化身,它以其真挚自然的情感和绚烂多彩的语言之美,给我们欣赏者以咀嚼不尽的审美享受。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数理化教学中,板书设计也会催生精致文化,更会体现人的性格文化。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我们只提到这,不细讲。

三.评选最美教师形象代言,孵化楷模的力量

我们在思考审美的过程中,常常停留在何为美,何为不美的泥沼中,一直拘泥于静态的思维框架,没有丝毫突破,更没有跳出无聊纠结的“怪圈”。其实,美是动态的,绝非静态固化的。审美思维更多没有对错,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非此即彼。美只能是一个方向,一种和谐;一种内外兼修的平衡;一种物化和精神的高度统一。这就很好的诠释了今天的题目为何是渗透,而不是具象化的定制,数字化的锁定,在这里我本人觉得,美学思维只能模拟一种方向;只能建立一种趋向思维,从而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动态的植入日常生活。为此,作为从事中学教育管理的我就可以在诸多方面进行尝试,动态化的在校办刊物,校内专栏,最美师生评选等校园文化中渗透审美导向思维,是广大师生自觉地甚至是下意识的逼近美,孕育美,感知美,分享美,融化美,发散美。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演讲视频

这是“北大”2017913日开学典礼上孙祁祥教授的讲话,也许在座的好多老师都看过这段视频,听过这7分多钟的演讲,这个演讲视频虽然已过去一年多时间 ,但今天再看再听,心情仍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段视频曾被微信刷屏,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我们看了这段视频后,首先看看61岁的孙教授的状态和优雅的气质像不像61岁的人,演讲的激情像不像61岁的人……上台演讲的她简约大方,端庄大气的形象美就首先打动了我们所有人,她的声音也很美,面对莘莘学子语重心长,发自肺腑的演讲,字字句句都为年轻人指明了方向。面对污言秽语,她的淡定与从容,更体现了出了她厚德博爱和满满的正能量。

这段视频的演讲内容不光对刚入学的学生有用,对所有的社会人士都有启发和教诲的益处,值得每一个年龄段的人好好拜读,好好反思。人生拥有就是福气,拥有生命就要珍惜分秒,才能潇洒走一回;拥有聪慧就该尽情发挥,不枉上帝的眷顾。有恩惠就应该回馈,亲情友情爱情才会终生伴随我们左右。只有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我们才不会见异思迁眼高手低;只有把握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成就我们不凡的自己。

 

四.全力打造美学思维与德育教育想融合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名片效应的核心文化

审美思维不仅仅是用肉体来思考,具象化的以曲线匀称

架构,用视觉感知,以画面的整体效果来量化认知,这永远是肤浅的;青涩的;不持续的。只有运用思想去思维,才可能注入一种灵魂;一种经久不衰的人性光辉,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课题,是饱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是人类社会学的全方位思考,是每一个社会自然人的行为习惯理性回归。为此,我要在这里为唯美的思想呐喊,为唯美的缺失而求索,为人格塑造的迷茫而正形,为真正的华夏文化复苏而不懈努力。

    对于每一个单位,都应该有能反映单位整体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或人文平台,比如“主题公园”,“德育基地”等等。下面我就讲讲范中的主题公园与续范亭纪念堂的嫁接。

1. 主题公园与续范亭纪念堂嫁接。范中的主题公园由将军广场与两边的花园组成。校门与一号教学楼之间就是主题公园。主体公园中央有续范亭将军的塑像,塑像下面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珍贵的人文资源,更是学习范中传统文化了解范中历史文化的最佳场所。如果把它跟山西省德育基地“续范亭纪念堂”嫁接在一起,自然会成为人文荟萃具有范中特色的文化长廊,全面展示范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范中的文化品位,增强师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让真正的美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心灵(如果书友们有意向来范中参观,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教育智慧的浸润,体会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到时候我给大家当导游全程服务)。

2.文化平台。构建新型动态电子显示屏,打造全新的文化平台。参观过省实验中学,太原双语,忻州一中,忻州十中,忻州六中,东社镇刘河底中心小学,大牛店中心小学等等好多学校,其实让我记忆深刻而又有特色的还是数忻州一中,任何一个人一进校园都会被这种动态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各种理念,各种管理模式,名言警句不断滚动播放,给人一种全新的美学思维印象。板报  班会  课外活动  运动会  文艺汇演等等这些都是应该有的校园文化,透过这些文化的演绎我们都能看到美学思维的渗透。

3.管理模式。积极尝试楷模引领与制度约束深度融合模式,由问题导向转为标杆吸引。

4.教学理念。教与学的全过程离不开美学文化。没有美学文化,就不会有趣味教育;就不会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

追求美其实是人之本能,《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说明古代就有这样追求美的先例,并非今人独创。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精髓:修行,修心,修身之道皆为追求美的境界。美的品德,美的言行,美的服饰,美的心灵,内外兼修。现代管理学讲“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善待本我,呵护本我,最大限度的美化本我。快乐可以分享,环境却可以共享。“赠人玫瑰,留有余香”,美有扇形的辐射特性,借助媒体的传递性和共享性。

 

多年来,美育与德育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其实同根同宗,

长期以来,我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审美思维拘泥于一种无形的机械模式,停留在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惯性泥沼,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审美文化的发散与成长,甚至与时代脱节,与德育水火不容,背离了审美的固有内涵,殊不知美即为吸引、舒适、乃至震撼,与美德如出一辙,是不可分的,瞬间的视觉美没有美德的内核是无本之木,光有美德的品行没有视觉的美感必然苍白。所以通过内外兼修不失为一种人性的修为尝试。二者完全可以兼容,唇齿难分,方为永恒。

我们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抽象化说教,辅之以一些行为规范与纪律约束,与偶像崇拜是分离的,所以呈现出空洞,漂浮,虚幻的常态,我们讨论了半个世纪真善美和假丑恶,可是步入一种极端的思维定势,对多数教育塑造的主体对象影响微乎其微,尤其苍白。其实,我们全社会始终没有让靠谱的审美思维落地,更不要说是生根开花了。

审美既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人的行为文化,审美思维着陆了,人的行为文化就理性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像智能软件一样植入大脑,就会把这种习惯文化群体化,区域化,辐射化,这就必然形成一种经久不衰的校园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甚至是县域文化。

 

 

编辑:白鹏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