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艺苑 > 郭淑琴:骄 傲 的 乡 音

郭淑琴:骄 傲 的 乡 音

2018年04月19日 10:37:13 访问量:380

    也许有一天,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我们的乡音会逐渐消失,淡出文化与历史的舞台。但是,老人们说,不管普通话怎么普及,我们熟悉而亲切的乡音永远都不会消失。因为,这声音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融入子孙后代的骨髓,且它是我们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乡音——同川乡音。 ­

    老家在梨果之乡的同川。全国各地做水果生意的生意人大都来自同川。同川的方言虽然听起来很土,譬如管休息不叫休息,叫歇晌儿;管我的不叫我的,叫们的;管你出去了不叫你出去了,叫你出咯来;管打呼噜不叫打呼噜,叫打鼾睡;管晚上不叫晚上,叫黑喽,等等。在老家许多少年人的心里,这乡音就好象是一张劣等人的身份证,好象时刻提醒别人,我们是来自落后山区的农村娃儿。就是带着这满口的土乡音掺和着蹩脚的普通话,同川人在全国各地开创着自己的天地,用倔强的性格和勤劳朴实的作风,演绎着同川人的辉煌。 ­

    三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毛孩的时候,随父亲走出了大山,来到县城开始了另一番天地的生存。从此,我也尝试着说县城话或者蹩脚的普通话,刻意避免露出“丑陋”的乡音。可有时候,乡音就像是一条活泼的小尾巴,一不小心,就会露出一截来供人参观。当时,父亲所在单位的人们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也很混杂,好象是各地方语言的一个大荟萃。 ­

    随着时光的流逝,走出大山也已经很多年了,但越是想改变这乡音,始终也没彻底改掉。至今说话常常也会露出乡音,并且,让人一听就是同川口音。俗语说的“根深蒂固”一点也不假。真的,乡音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扎根于我们的血液。它会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更牢固,也会随着经济的腾飞,伴随我们生生世世。 ­

    其实,有时候,家乡人最瞧不起的也是好多半路走出大山,而想改掉乡音的人。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无疑是一些不懂人情,不懂世事,矫揉造作,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老家也曾流传过好多关于走出大山的人,回家乡时的笑话,幽默。。。。。。 ­

    尽管,老家人固守着祖先给流传下来的产业,而倔强地,日复一日地繁衍生息着。但我觉得,普通话虽然是地方语言的提炼,也没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可它能让我们很好的与外界沟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就业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好多便利。 ­

    去年父亲退休了,隔三差五地回老家去住,而且在老家又盖起了房子,种起了地,彻底享受着田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今年的暑假,我也重返离别了多年的故乡。多年不见,老家依然如故。有些变化的就是,公路的旁边有的人家盖起了二层楼,各种做小生意的也多了起来。生活的条件和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蓝天白云的天气已不在是梦想。空气没有污染,蔬菜水果也是纯绿色的。熟悉的家乡风景在被我遗忘了多年后,如今突然又觉得温馨亲切起来。一路走来,面对乡亲街邻的热情问候,久违的乡音也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像风吹土地般自然融洽。想不到三十多年不说的家乡话,咋说起来也还很流畅,如顺山而下的溪水,又如随风飘舞的柳絮,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连儿子都惊讶地看着我,他从来不知道我还会说家乡话。 ­

    重返家乡,重拾乡音。街邻四房并没感到意外。他们的问寒问暖;问长问短,使我感到家乡人的纯朴,实在。从山里走出去的好多年轻人都曾经撇掉过乡音,可等他们长大后,又无一例外地拾回来。 ­

    乡音是我们这方水土的文化传承,是我们生生息息的根。也许,在我们的血脉里就流淌着我们的乡音。这种乡音,与生俱来就属于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虽然,它很土,但我们因它而骄傲。
编辑:白鹏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