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作品 > 同川小记

同川小记

2025年04月17日 09:55:14 访问量:61

同川镇,位于原平市东部。东邻五台县阳白乡,南临定襄县宏道镇,西接子干乡,北靠苏龙口。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黄土高原赋其千沟万壑之貌。在峻岭之地,清泉奔流不息,自北向南,复折而东,再而南,流经沟壑之深而成河,是谓同河。同河中流,把同川一分为二,然后汇入滹沱河。登高而望,三山环之,一水长流,星点村庄袅袅炊烟升起,落日余晖映火烧晚霞。此吾乡也,吾生之地也。

同川之来历实为久远,关于是地之记,可追溯隋朝也。以其气候之殊,故以梨枣而名也。其民淳朴矣,数千年来没于大山之褶,耕之满山梨树也。至清朝晋商勃兴之时,梨果生意向外发展。其梨皮薄肉厚,咬之一嚼,甘香沁心,溢汁四漫,故为天下名也。今梨树亦为同川致富之要矣。而梨花之瓣,洁白无瑕,香气淡雅,为春日之景致,最动人者也。春风拂过,如雪纷纷,飘落满地。而枝头花团锦簇,如云如雾,蔚为壮观。每岁春季梨花盛开之际,招致天下游客共赏春之风光,品梨花之芳香。曾有诗人赞曰:“十里香风吹不断,万株晴雪绽梨花。”

而同川历史之绵长,不止现于方志经卷之描述、先民之歌赋,更藏于黄土褶皱之肌理、断瓦残碑之凿痕、尘埋千年之遗珍、苍柏虬枝之中。在新石器之时,就有古人类之遗址也。有元所植古槐,明清所建古庙存焉。除此外,此等天府之地,亦有乡贤多出于此。郝隆,祖藉同川上社村。其学富五车,生性诙谐,有博学之名。《世说新语》曾记载,七月七日,郝隆仰卧日中,人问其故,答曰:“晒书”。其自负自给之状,并讽世炫名之风。后官至南蛮府参军,与谢安、王羲之之伦同享“东晋名土”之誉,上社村因是得名晋贤故里也。而抗日战争之际,此乃见证当年激烈之战事之地,又安厝抗敌殉难之烈士也。1939年深秋,崞县营官兵在营长孟占彪指挥下,与日寇搏斗甚激。因假地形之利,护村民转移。战后,数战士为日军围劫于一窑洞,皆壮烈牺牲也。遂为立烈土陵园于芦雁沟,以表其深切缅怀也。

黄土之上,其独特民间文化得以存而兴焉。北河底社火。此源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也。其过硬武功、威武气势、壮观场面尽展于世。其传奇经历者众,今已不可考,或已湮没于烟尘中矣。而今每逢七夕,社火实为举乡所瞩目之重彩。其戏多绎传统三国,红面关公,黑面张飞,黄面刘备,花面吕布,脸谱色彩互不相渗。油香熏黑,绝技也。有阵阵鼓声乃始而演,跳、转、旋、腾各显其技;对刺、劈砍各使高招。于是乎,行街串巷起而游行。邻里四舍,驻足观之。锣鼓声、喝彩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此盛况非但为其民对美好之憧憬,更彰其谆厚真美之民风也。

乡邑,人情所系恋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有深意,虽居他方,心常系之。愿有日余重返同川故土,以接续其辉煌。(指导老师:曹静)

编辑:范中宣传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新跑道,跑起来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市电教馆版权所有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