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是每个人一生当中极其重要的生长发育期,一天中大量的时间处在读书写字当中,错误的读写姿势不仅导致近视的发生,斜视、散光的形成,更易导致颈椎、脊椎生长变形,大量案例和数据表明,这几年青少年脊椎病的逐年增高与错误的读写姿势有直接关系。
通过十多年观察与统计,近90%的学生坐姿、读写姿势不正确,甚至包括40岁以下的成年人,这关乎整体国民的身体健康,作为多年从事青少年视力康复的工作者,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不断完善,总结出正确的坐姿、读写姿势五个“一”标准优化方法,以及配套的纠正、练习方法。
首先我们谈谈正确坐姿。板凳与课桌高度的选择:板凳高度要与本人小腿高度等高或略低,桌子高度要在本人坐直后胸部剑突处上下。要把板凳放在离桌子合适的位置,臀部坐在凳子上,切不可把大腿后侧坐在凳面上,两腿与肩同宽,小腿垂直与地面,两脚放正,上身略前倾,脚上要感觉有压力。左小臂斜放在桌沿上,支撑上身,胸部与桌沿保持本人一拳以上的距离,左手放平固定书本。
正确的坐姿在平时吃饭及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这个坐姿,得以养成好的坐姿习惯。
有了良好的坐姿为基础后,更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先把笔杆(笔尖一寸以上处)放在中指指甲上侧处,拇指肚与食指肚左右固定,拇指肚与食指肚左右固定食指在下,拇指在上,食指尖距笔尖一寸,笔杆贴在虎口外侧(食指根处);与桌面成80度左右,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贴于桌面,与外则掌根处为支撑点,写字时要以手腕带动手指,同时肩、肘关节要放松。
当前中小学生大多是大拇指抱握笔杆,笔尖内藏,为了看到笔尖,只能歪头写字,且整个手臂都在僵硬用力,是导致姿势不正的主要原因。甚至写字时牙紧咬、嘴紧闭,整个身体都处在紧张状态。
根据上述情况,我在长期的矫正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系统性地练习方法。
一是夹书练习。
找一本比笔杆直径厚的书,质量以本人的最大承受力为强,用右手拇指肚与食指肚夹住书脊的一侧,其余三指伸直,放在桌面上,向上提升超过肩,提升过程中肩、肘、腕关节要放松。头放正,嘴微张,上身保持正直,每天练习20-30次,坚持练习一月左右。
二是手指操训练。
准备过程,先用正确的姿势握好笔,接着开始四节操练习。
手腕带动手指,拇指与食指左右运动
前后运动,拇指食指中指前后运动
手腕带动手指顺时针旋转
手腕带动手指逆时针旋转
配合上述手指操可以在纸上划线练习。
其次,我们来讲一讲读写姿势,现行的写字“五个一”标准,还不够细化,我们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创新优化后,提出了新的读写姿势“五个一”标准。即:一线、一度、一尺、一拳、一寸。
“一线”:读写时颈椎与脊椎基本为一条直线,以要为轴,前后略移动。
“一度”:读写时双眼视线与书面夹角成60度左右,写三行要向上推动以保持最佳视角。
“一尺”:双眼与所视课本保持一尺以上的距离,看书时放在身体正前方桌面上。写作业时,所看书籍放在身体中线前左侧,作业本放在中线前右侧,颈部自然伸直双眼下旋视线与书本成60度左右。
“一拳”:胸部与桌沿保持本人一拳以上距离,身体坐正,左臂自然抬起,左小臂放在卓面,肘超出桌面,略上体前倾,对上体起支撑作用,同时左手放平按压书本的左下侧。
“一寸”:握笔时笔尖到食指尖为一寸以上距离,要选择笔杆较粗且带有握笔套的笔。
一线、一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终身不变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坐姿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一尺、一拳、一寸是随着身高年龄逐步增大距离。
最后,我们谈一谈学习过程中的用眼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读书写字时双眼用力要居中避光出现过度调节,出现视疲劳。
二是要有意识的在一分钟内眨眼4~6次,避免出现干眼症,眼球表面的角膜、球结膜外表有一层泪膜,这层泪膜有湿润眼球、溶解氧气、以维持角膜的有氧代谢。通常情况下,每分钟眼镜自然眨10—15次以维持稳定的泪膜。
三是要坚持20—20—20法则。持续看近20分钟内,要及时看6米远处20秒以上。具体细化为,小学1—2年级持续看近10分钟以内,3—4年级 持续看近15分钟以内,5—6年级持续看近18分钟以内,初高中以上持续看近20分钟以内,均需及时调整用眼,适当向远处眺望。
四是课件在电子屏幕上播放时电子屏要设计成黑底白字,学生在电子屏上学习时也应设计成黑底白字,或者尽量深底色浅色字。近视和阅读对比性很重要:当受试者阅读白底黑字时,发现眼睛视网膜后面的脉络膜会在一小时后变薄约16μm,但当他们阅读黑底白字时,脉络膜变厚约10μm。
以上是我十多年来通过实践创造归纳的一套护眼体系,通过对大量学生视力的长期跟踪与检查,实践证明是简单适用有效的。面对当前我国学生近视、斜视呈现高发、重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脊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希望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重视孩子们的眼部健康,将规范坐姿、读写姿势和健康用眼习惯落到实处,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给中华民族一个光明的未来。
(原平市教育体育发展中心 赵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