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艺苑 > 关于教育 程俊杰校长有话说

关于教育 程俊杰校长有话说

2019年04月16日 09:29:50 访问量:527

程校长对家长说——

教育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引领

当今我国,教育已然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教育的全方位开展,离不开学生、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像天平的两端,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对家庭教育也绝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引领、关心和陪伴。因此家长应尽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成长,分享成长的欢乐,解决成长的烦恼,在孩子无助迷茫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针对现在我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误区,程校长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1、     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通力合作

  典型教育误区: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时,不少家长习惯把一切归咎于学校,一味抱怨学校、埋怨教师,却从不自省。在潜意识里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就应该全权负责。很显然,这种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
        
程校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一方面,家庭教育要适应学校教育,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以信任为基础,协作沟通、彼此理解,保持教育理念的一致。有些家长喜欢在家里发泄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喜欢在孩子面前质疑任教老师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心中也埋下了质疑的种子,到学校后,他们很有可能会不愿意服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愿意听从任教老师的建议。长此以往,这种对立情绪必然会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将学生在校情况如实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作为家长,也要定时将学生在家的生活状态真实反映给学校,以辅助学校的教学管理。此举有利于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双向沟通,更好地产生家校联动效应。只有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教育才能产生最大合力。

2、教育是一种陪伴

典型教育误区:许多家长出于各种原因忽视对孩子的陪伴,缺乏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孩子由于长期缺少与父母的良好沟通,身心发育不健全,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及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频发以及青少年自杀事件增多等社会现象上。

程校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的位置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父亲和母亲任何一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都极有可能造成孩子体格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塑造及性别意识的滞后与缺失,影响孩子完整人格的建立。所以,父母双方都应该在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尽量把与亲朋好友、同事之间的应酬合理缩减,把闲暇娱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放在亲子活动中,而非手机娱乐中,发自内心地珍惜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有限的时间,珍视孩子宝贵的成长期,关心孩子成长中的点滴细节,用心体会孩子的心路历程,与孩子一起享受成功的欢乐,一起经历失败的痛苦,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分享,从中体会分享的喜悦,也让孩子明白,无论经历多大的挫折与失败,父母永远是他坚实的后盾,家永远是他最坚实温馨的港湾。
  我一贯倡导家长在闲暇之余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棋牌类游戏等。这些游戏能培养孩子这样或者那样的意识,如玩扑克牌有助于培养等级意识、规则意识、上进心;象棋有助于培养对抗意识、奉献精神、角色意识;围棋有助于培养博弈意识、生存意识、大局观等……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一方面可以陪伴孩子,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失败,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培养进取心及抗打击能力。试想,如果一个孩子连游戏的失败都无法承受,又如何能承受得了生活的失败?当然,偶尔也会有家长质疑:学生平时学习生活很繁忙,怎么还能让他们玩游戏?其实,一个孩子在社会上生存,不仅仅要会学习,更要会娱乐会生活,懂得自我控制,张弛有度。偶尔的娱乐放松,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与学习。而且作为家长,寓教于乐也是一种教育的境界。许多父母总是一味地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抢跑,却没有足够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以至于如今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比例不断增高,很多年轻的生命匆匆止步,令人心痛。
  父母与孩子,应该既是亲子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时常换位思考,相互沟通和交流,彼此尊重和理解。家长当用同理心去看待和应对孩子成长路上的磕磕绊绊,一起解决孩子遇到的难题。

3教育是一种因材施教

典型教育误区: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时,总是把自己的意愿摆在第一位,永远都在说:“我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让他练习钢琴。”“我想让他学习绘画。”甚至有些父母还把自己童年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却从未询问过孩子的想法,从不去了解孩子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更没有从实际出发,仔细地斟酌孩子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与孩子的未来规划是否匹配。

程校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时常遇到一些举止欠妥当的家长,有的很喜欢追问班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厌其烦地让成绩好的孩子仔细讲述学习经验,死搬硬套到自己家孩子身上,但是从来不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孩子到底适不适合这种学习方法。有的则非常喜欢跟风,听说别的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班,他也给自己的孩子报个钢琴班,又听说有家长给孩子报了书法班,于是想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落下,结果往往是,兴趣班报了挺多,孩子也挺辛苦,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不要人云亦云。
  此外,家长要不断挖掘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点,帮助、鼓励孩子更充分地发挥潜能、扬长避短,使孩子获得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即有的家长人生很失意,于是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寻求成功,有的家长小时候很喜欢某种兴趣特长,但由于家境原因留下遗憾,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这门特长。这种补偿心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如此被动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一方面从内心厌恶父母为其选择的人生,经常懈怠,学习生活没有应有的动力,另一方面人生稍有不顺就会指责父母,把生活中遭遇的所有不愉快都归咎于父母,埋怨他们没有为自己做好选择,怨恨他们摆布自己的人生,却从来不会自我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不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步入社会,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我一再强调,孩子应该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并勇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将自己未竟的“理想”强加给孩子,用孩子的人生来弥补自己人生的缺憾。

4教育中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典型教育误区:许多家长希望对孩子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在教育孩子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其他的你都别管,听我的就对了。”反复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哪有什么为什么,因为我是你爸(妈)。”更有甚者,一言不合就动手打孩子,在家中,孩子的啼哭声和家长的巴掌声、叫骂声不绝于耳,但是等到事情结束了,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

程校长:

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保持孩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维护孩子的尊严,不过度地拿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杜绝张口骂人动手打人的暴力行为,更不要试图运用家长权威来压制孩子,因为这些做法都是不理性的、无效的,甚至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在暴力教育和家长权威压制下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其行为表现也经常异于其他的孩子。这类孩子在性格上相对孤僻,因为长期压抑而变得比较自卑,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由于父母的错误示范,让这些孩子错误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从而导致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暴力倾向,而这些孩子的暴力行为则危害着其他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爱是最好的管理手段,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温暖,要爱得文明,爱得稳定,爱得细致,爱得持久。当然,作为家长,一定要分清楚爱和溺爱的界限,爱不是无止境地迁就和纵容,不是孩子有什么非分的要求都要满足,更不是孩子做错了事情也选择无视或偏袒。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孩子已经读高中了,仍毫无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住宿制学校中,不敢一个人睡,不会自己套被套、铺床单,听起来很滑稽,但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事情。所以作为父母,关心要有分寸,爱护要讲原则。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令行禁止,奖惩并举,让孩子从心灵深处明白规则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发自内心地遵守规则,而不是在学校、社会规则面前被迫压抑天性,然后在未来某一天突然爆发,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5在教育中以身作则和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典型教育误区: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不分场合报怨孩子,不是说孩子又蠢又笨没学习天赋,就是数落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而言之,就是从学习成绩到生活习惯,没有一项让家长满意。殊不知,这种家长大多数都是一回家就玩手机、打游戏,更有甚者在家中烟雾缭绕、呼朋唤友组局打麻将。试问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如何认真学习?

程校长: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对这种家长也是颇有微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给予了子女生理基因的遗传,还对塑造其人格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处世哲学、做人准则以及家庭的氛围。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孩子从出生起就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是孩子接触成人世界的第一扇窗口,孩子会在潜意识里,把父母的言行举止作为标准,有意无意地进行对照与模仿。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言行上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以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倘若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每天都有读书的好习惯,那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跟随父母一起读书、学习,进而养成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家长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孩子今后学习与生活的良性发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作基础,学习成绩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认为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有一些小毛病无伤大雅,但却不知培养习惯好比打地基,而成绩就像高楼,想要筑起结实的高楼就需要夯实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成绩也不会稳定。
  为人父母者,应当有意识地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以免使他们过早卷入成人世界的纠纷里,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创伤。有一个孩子曾这样描述父母吵架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每一分钟都是煎熬,我迫不及待地想逃离这个家,逃离这个地方,甚至很多年后,父母不在我身边了,我依然会在睡梦中重现父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场景。”由此可见,成年人之间的争吵无论谁赢,最后输的一定是孩子,这些由家庭带来的难以磨灭的恐怖记忆,足以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所以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都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这是底线。倘若孩子无意间看到了父母争执,父母要及时停止,向孩子作出充分可信的解释,同时强调,父母的争吵与孩子无关。换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双方冷静下来,一起平和地交流沟通,比大吵大闹更能解决问题。作为父母亲,应该竭尽所能给孩子创造温馨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中可以心情愉悦,畅所欲言,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学会爱与被爱,做到心中有爱,常怀感恩之心。父母亲以身作则,在行为、修养和思想道德方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在心底产生认同感并不自觉地加以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这比任何说教都要管用。

家长心得:我们对教育的一点认识

学生家长张雁航对程俊杰校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理念深有感触,并积极践行。据了解,他的孩子张一帆综合素质良好,以中考681分的优异成绩位居原平市第二。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位家长有自己的见解心得,现整理如下。以身作则,注重孩子德行的培养。从药家鑫案、复旦大学投毒案、清华学子硫酸泼熊猫案来看,我认为人格养成比学业更加重要。所以我培养出的孩子首先要有孟子所倡导的“四心”,即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这是立身之本。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可怕,因此在生活中我会身体力行,带领孩子主动清扫住区小院积雪、施舍街头乞讨困难个体、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零食玩具与伙伴分享、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公益活动、助困捐资等,让他在平时一件件的小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给孩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课余时间,我引导孩子练习书法,让他学会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我买了大量的古诗词选集以及光盘,让孩子利用碎片时间欣赏这些经典文化,于无形中培养孩子对诗词的热爱。我国古典文化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观念极具价值,引导孩子有意识地挖掘和学习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是非常有益的,会潜移默化影响他的价值观和审美品位。现在他对中国诗词特别感兴趣,每天会自觉翻阅古典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也成了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培养孩子不骄不馁的心态。我从来不要求孩子考班级前几名,只会引导他正确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他考得不好,我会让他自己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诉他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成绩不理想只能说明这个阶段的知识掌握得不牢靠,学习方法不合适,在小失败面前不要灰心丧气,而要总结经验争取下次进步。拿了前几名的好成绩,我会予以表扬,但同时也会提醒他,这并不代表别的孩子不优秀,也不代表你的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了,不要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而忘了进步。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不仅在学校中适用,进入社会同样适用。成败是人生常态,不要过于执着,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和珍贵的情感体验。

编辑:白鹏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