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实验小学校教师 王志爱
广为人知,忻州一中在我们忻州地区是一所厚植文明根基,打造育人高地的龙头学校。该校坚持“管理立校、教改强校、文化兴校、科研名校”的发展战略,秉承“追求卓越、担当责任”的优良传统以及“勤·慎·敏·爱”治学校训。每年高考佳音频传,轰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在原平市教体局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赴忻州一中教师培训学习活动。2025年3月9日下午,我们来了,同行54人,带着美丽的心情,怀着仰慕的期待,本着“积极参与、虚心学习、注重提高”的学习原则,我们来到忻州高级中学进行一周的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差距,与强者同行,不断反思,清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更加坚定前行的路。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诗意的校园
抵校即日,我坐在校园的石阶上,沐着三月的春风,端详着这一所学校。说实在的,这是我儿的母校,我曾往返数次,不曾静下心来欣赏。如今,赐于我这次良机,我得细细品赏。云水河畔,金山脚下,美丽的忻州一中北校区,近300亩的占地面积。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一近校门,大家被学校的宏伟建筑和浓厚的学术氛围震撼。一栏一牌,一花一草,无不撰写着名言警句和流淌着书香气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新生的希望充斥着我。
校园里绿植繁多,虽是三月刚进,但是丝丝绿意已悄然“冒泡”。老师们的步履匆匆,学生们的朝气蓬勃,校园布置像一本大大的书徐徐地展开延向远方。一块大大的照壁印入眼帘,前面摆放着鲜艳的红漆大字: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绕在松柏之间,几只喜鹊飞过,衔来和谐与文明。
左手是勤德、勤勉、勤志,右手是慎时、慎微、慎思,对称的六座教学大楼相互守望。再往前走是孔子雕塑,写着:万世师表。激励着师生们传承中华数千年的教育美德。后面还有一个植物园,有学生们种植的蔬菜,感受着生命的蓬勃和诗意的生活。
这所远离市区喧嚣,实乃学子读书圣地,一流的设施,现代化的场馆,加之四时轮回的美景,不愧是闻名遐迩的育人之校。值得我们驻足,催我们奋进和自新!
晚饭后,夕阳远处的群山,近处的高楼,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漫步在偌大的操场上,听着广播里的音乐,一圈一圈绕着走,夕阳浸染,整个人被点燃了。此情此景顺势读一下操场上的标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一《论语·子罕》”。想着师生们既有脚踏实地地辛苦耕耘,也有仰望星空的远大理想,一股豪迈气概油然而生。
圆满的交流
即日18:30我们开了个交流会。我们与忻一中领导围座而坐。
两位王副校长各抒己见,给我们讲了忻一中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让我们对一周的学习多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
他们说了忻州一中的“大三步”指的是“大三步”教学法: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测标补标。以学案为依托,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及时检测巩固,学案教学法包括“教学目标”“预习任务〞“自主检测”和“问题意见”等栏目,学生每天有两节自主课、预习新课,学生独立学习后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老师进行收集各小组的反馈卡进行二次备课,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标教学。
“三备两研”备教材、备教研、备学情和研教方法、研教材知识点。个人被备、集体复备、特殊自备和一研、二研,每次都有明确目标。层层升级,最终目标是教师拿到高质量的个备。
王新林校长娓娓道来:分析了全省高考发展趋势,忻州260万人口,人不多,经济较弱,我们的成绩遥遥领先,离不开全体老师齐心协力地努力,更离不开有条不紊的管理。
管理就是规矩,每一处地方都有管理的方法和细节,小至卫生间,大至餐厅,每一个环节服务于师生。管理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问。最终的本真:是爱。中华的传统文化:严师出高徒。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爱”好还是“严”好?严的目地,结果是为了这个孩子成人成才。一个老师严厉严酷,师生形成对抗,所带班在高压下失去自我发展,体现不出精气神,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初来校前,互不相识,没有阶级仇恨,但是共处一段时间,成为最黑暗的时光。为什么?你批评是为了改进他。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班主任以爱为底色,去做管理者,有爱就有民主之心,你才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管理就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管理的实质六个字:坚持、公平、落实。
绝不可以去伤害学生,坚持公平去管理,才能可持续发展,每一项工作布置下去,落实检查,有效评价,思路上引领,突破更新才是硬道理。一味地批评学生,清澈的眼神变得黯然无光,老师的表扬如同阳光。例如森林中间的树挺直,因为吸收太阳多,具备光合作用,周边的树旁逸斜出,缺少光照,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在竞争中,我们要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惰性还是竞争发作?是我们老师一生修炼的课程。因此,管理是第一生产力课改是新的生产力,会学才是一个学生最终的目的。达到不是给他鱼,而是授之捕鱼的方法。
的确,“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一个民族培养了什么样的教师,才会拥有什么样的学生,师生共命运,都将决定这个民族的命运。
忻一中的一个突现地方:有目标就提出问题,有问题就得有方案,有方案就得有落实。重点是落实到每一个师生身上,学生是最大受益者。这场妙语连珠、干货满满的知识盛宴,让我们收获颇深。感慨良多,思考之余更加认定了前行的方向,向着明亮那方。
充实的生活
这里的生活节奏紧凑而充实。匆匆之中多了博学多才,少了挥掷年华。
早上6:10分起床铃声响起,我们随着学生穿衣、叠被、洗漱,奔赴操场。三月的天乍暖还寒,学生们早已整装待发,手持小书和着灯光“闻鸡起舞”,老师们早已跟在队伍后面。再一声哨响,各年级各班有序跑操,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把学校震醒了,把早晨唤醒了,把每一个学生的灵魂点醒了,一个美妙的早晨属于这里的每一个人,也迎来了崭新而充实的一天。
大课间活动设计科学有序,涵盖密集型跑操、八段锦展示、经典诵读解析及即时讲评,全程高效流畅。学生集合迅速、执行精准,展现出自律意识与集体精神,印证了“教育无小事,细节定成败”的管理哲学。
同学们早读,用餐,上课。从早上6:10至21:50,满满的14节课。其间有课间操、有体育课、有阅读课、有新闻广播、有午休、有公开课、有习题课、有自习课、有对抗课,课程精彩纷呈,张弛有度,收获满满。
晚上熄灭了,同学们像飞倦的鸟儿回到各自的巢里,学校处于一片宁静,宿舍管理员看守着楼门,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幸福的感动
这里的学生虽然学业紧张,仍然掩饰不住他们清澈的眼眸,灿烂的笑容,文明的举止。学生们学习优异,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不必大声呐喊,春风拂耳,师生和谐配合。课后小聚一下或打扫卫生,饭点如同骏马奔赴于餐厅,仍然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我们随着学生的上下课节奏,也在马不停蹄地走访教室,任意推开门听一位老师的课。跨进教室,我问一个男孩,本节什么课?他说化学。过了一会儿,他又跑过来告我一一语文。我说:“有个板凳吗?”他说:“我好找找。”男生在教室里转了一圈,从讲台上取下一个板凳。最让我心动的是男孩一边走一边用袖子帮我擦拭板凳上并看不见的灰尘,憨憨地说:“老师,您坐!”我一时语塞,更多的是温暖。
我在想:外界人们总嫌这里管理森严,但是严格的管理中是不是让每个孩子有了约束,更多了单纯的关爱,少了滋生坏的习惯。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向上,严肃中透着活泼,清澈中透着智慧,紧张中透着生机,严谨中透着热情。一声:“老师好!”足矣让你感受到:他们就是中国的未来,也是
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霸主。
理想的老师
课堂上,是年轻而娇小的老师驾驭着“千军万马”。我印象的高中老师应该威严而不苟言笑。然而,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偶尔幽默的指令,让高大魁梧的学生心悦诚服,他们专注地听课、书写、讨论。我忽然想:一个老师的魅力不在颜值有多高,身材有多修长,只在乎博学的才华和美好的人格。
最让我喜欢的老师是2410班语文老师阎慧平。他身材瘦弱,留着小平头,有文质彬彬的书生味。他讲的是《鸿门宴》。他饶有兴致地讲,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包括我们的“学习团”。阎老师站在讲台上,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秦末汉初。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声音时而低沉有力,时而激昂澎湃,完美地捕捉并传递了“鸿门宴”这场历史大戏中的紧张氛围与深邃智慧。我原以为高中老师永远是一幅的喜怒不惊的神情,在阎老师这里被否定。
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刘邦的精明圆滑和忍辱负重、项羽的单纯幼稚和有勇无谋、范增的深谋远虑和目光老辣、张良的多谋善变和沉稳应对、樊哙的粗中有细……每一个人物在他的讲述下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与人性纠葛。
同时边讲边穿插一个故事,语言诙谐,故事真实。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是在思考就是在书写,不是在讨论就是在抢答,课堂气氛活跃,少了打瞌睡的,多了发言的。
我们也被召唤,“鸿门宴”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了一段活生生的历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言文学习的魅力所在。这样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激发了我们对历史的兴趣,对文言文的探究,培养了在座的听课者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人由衷地敬佩和感激,学生们多么幸福地享受啊!
真正地好老师应该是阎老师这个状态,无欲无求,走在课改的前沿潜心教书,丰硕学生,丰盈自己!我为阎老师点赞!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热爱。”家人们接受着知识的洗礼、感受着精神的引领,马不停蹄。三毛的一句话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我们心中的一亩田就是课堂!在阎老师这里,我们看到了理想课堂的模样。
真实的课改
每周上午四五节课,年轻教师们总要上一节公开课。集体备好课,由一位老师讲公开课,该门课的所有老师都要自发去听,并且听后参与评课。大家评课那可不是浪得虚名。
如一节英语课的评课,百家争鸣。
师1:预设问题很有探究性、层层深入。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缺乏激情,师生思维不能同频共振,而是学生被牵着走。
师2:反对群答,会的人才答,掩盖了真正学情。应该
把学困生推出来,精准点击学困生,再更进。
师3:学生生成问题,没有处理。暴露出问题反而是一种资源,在错误面前怎样去做?怎样分析?怎样强化?从而解决问题。
师4: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声情并茂、要有句式声调,带着学生思维深度思
考。
师5: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紧张而不够充分,没有起到讨论的效果。
师6:学完后,回归课堂的目标、价值感、获得感,整堂课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不能让学生一直被动跟着老师走。
再如一节物理课的评语:
师1:目标解读一闪而过,重点在哪里?
师2:要把知识变成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找方法去解决,学生的反射就是老师的镜子。如今天讲得《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中,称量地球的质量、计算天体的密度,不可直接让学生写出公式,形成死记硬背的状态。而是利用环绕法、配图法、周期法去画去推导去拓展公式。不能照本宣科。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让学生挑毛病,让有毛病的人挑毛病,比老师指出更好。更应该让学困生说,希望他说错,生成问题,大家一起去探究。
师3:学生要规范书写,v和r不分。一堂课学生鼓掌,教师冷静。教师没有下台走走。一堂课看似完整,又似流水
线工作。
要求老师们花充足时间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充分准备,时代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时刻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
和谐的教研
到了下午16:30开始教研,老师们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件亮出来。校领导还是不放心地一个一个教研组考察并进行登记。大家商讨一周的工作任务,梳理讲课中发现的疑点和安排下周教学任务。
并由年轻教师出示备下的课件。如一位老师先给教研组老师讲《窦娥冤》。她说分两课时,教学目标、戏剧常识、元杂剧概念、结构特征、关汉卿介绍、作品简介、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整体感知、窦娥凄惨的一生、三个场景、人物形象、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在情节里、再一次探讨人物形象,找关键词。
第一课时:结构,人物形象。第二课时:写作方法
文本内容探究,主题探讨:是谁造成窦娥冤的悲剧?
大家一边听一边提出修改方案,一起探讨,很和谐地合作,
让人倍感温馨。
真善美的思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就仿佛是黑暗中的火把,引领着我们的方向,带给我们力量,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教学理念的更新:通过专家讲座和教研活动,我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潜心钻研,锐意创新,育生成才,更要在点点滴滴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了“大三步”教学法,即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检测巩固,提高了教学效果。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学生一生自主学习和生存的本领。
管理经验的借鉴:了解了忻州一中北校区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其日常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关注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学生,塑造真善美的人格魅力。
校园文化的影响:深刻体会到校园文化对师生行为的积极影响,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无处不在。让学生漫步在校园,如同行走在一幅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画中,时时充满诗情画意。
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有了直观的了解和体验。智慧校园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现代化科技,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我想提一点再精进的方法:在这个被分数和就业率绑架的教育大环境下,大多数老师教会了学生做题,却给不了学生题目背后的思索,沿用前人的公式和定理,却不知道公式的推理由来。许多同学还在题海中背诵“标准答案”。
我们应该用“问题意识”取代“标准答案”;给“错误”发通行证;教育的终极答案,在每一个“不合理”里。真正的教育改革,不是造更多“学霸”,而是守护每个孩子眼中的光——那种拆收音机时的好奇,提出非常规解法的胆量。所有改变世界的突破,都始于一个“不合理”的追问。
几天的培训让我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我意识到自己在耐心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他们让我领略到了不同领域的丰富知识和有趣的灵魂。这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也让我更加明白无论何时都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仍需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领域,认真阅读各种书籍,重新燃起对教育教学的追求和热爱,满怀激情地迎接我的未来教育之路。
相聚忻一中,守望真善美:诗意的校园、圆满的交流、充实的生活、幸福的感动、理想的老师、真实的课改、和谐的教研、真善美的思索,我听到了生命拔节噼哩啪啦的响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把所学付诸于实践中才是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