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课改中国行系列报道(三)

课改中国行系列报道(三)

2012年07月30日 20:55:07 来源:山西省原平市永康小学 访问量:1291

         (本网讯) 说说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即生命活力和课堂效率和谐统一的课堂。只有靠生命活力支撑的效率,才是真正的高效率。我喜欢把高效课堂比作深宅大院,当你还没有走近它,只是远远驻足观望时,请不要说,你已经知道高效课堂,了解课堂,说它只不过是眼前的几座房子,几面墙而已,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和操作系统,它至少包含三重门。

     但是,被课堂教学沉迷吸引时,请别忘了关注高效课堂第二重门。这一重门居于课堂教学系统之后,容易被忽略,但却是课堂教学的支持系统。没有它的保障和支撑,课堂教学难以呈现动静有序、疏密有致的节奏和氛围,这就是高效课堂管理与评价体系。其“扁平化、网络状”的管理结构,“人人管理,管理人人”的交互式多向度管理关系,“集体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的捆绑式评价方式,“动态化、高密度”的督查节奏,以及由原来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管理到上下相通、左右勾连的对话式管理,使得所有领导师生都担当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双重身份,形成了自我管理、高效管理的课堂管理特色。

  当然,高效课堂管理与评价体系的畅行无阻又得益于它赖以生存的根源和土壤,即高效课堂第三重门——高效课堂文化系统。积极、开放、阳光、向上的文化特质,是课堂改革最终成功的心理和环境因素。以文化人,以人化文,注重高效课堂文化系统的创建和营造,做到显性文化到隐性文化,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的转变,形成一个影响师生生活和生命的巨大磁场,才可以使高效课堂改革由一个教学概念成为教育概念,成为影响和造就一代新人的意义深远的历史活动。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学决定教,所以学与教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与师的关系,学是根本的生产力,教只有适应学才能更好实现学,生产力决定了课堂中必须是这样的生产关系,即师必须为生服务,建设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是新课堂的唯一目标。

  高效课堂是一个教育概念

  它的核心是育人,再往下说是基于人本的教育思想。如果用一句话表述:高效课堂是从学生出发的教育。从学生出发,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权利、兴趣、基础、能力出发,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这个变的基本含义是:捍卫学生学习的权利;为学习提供一切必需的条件;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合起来叫自学)。高效课堂的核心教育思想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它的目标和追求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

  高效课堂有3大系统作为支撑,即教学系统、评价系统、文化系统。教学系统的核心是学中心,评价系统的核心是以学评教,文化系统的核心是开放搞活,文化系统还可以叫“动力系统”,它是整个高效课堂的生态,也可以叫做土壤。缺失了这套文化系统,高效课堂很难结出硕果。因此,课改往深了做,就可以称为“新文化运动”了,再深一步,那你可以把整个教育都理解成这句话:“教育即信仰”,其实做教育就是做信仰。信仰即“信而仰之”。信即坚信一种精神目标,仰即仰望一种人生追求。

  建立学的法律,打破教的定律 

  建设新课堂的新型人际关系必须从改变学与教的关系入手。

  相信学生是最高师德,解放学生是第一使命,利用学生是第一专业,发展学生是最终目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完成“角色”转变,即变“二传手”为放手发动“一传”的那个人;所谓二传,是指传统课堂上教师扮演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所谓一传,是指课堂学习形式,即让学生和学习直接对话,教师不再乐于充当“传递者”。

  教师角色能否转变到位,是决定课堂能否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不敢完全彻底地一放到底,就不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无法发挥学习型组织的威力,高效课堂其实就是从“自主、合作、探究”6个字中生发出具体的操作技术,而前提必须是“学权”归属于学生。教师不是讲师,但教师一定是“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的重要他人。

   教师是一个学习“环境者”,或者说教师即生态,他是为学习的发生构建环境、提供条件、触发动机、创造可能的人。

   讲的课堂、表演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的。那么,教师如何能上出高效的课?简单来说,第一,要编制一张导学案,即指导学习的设计,简称“导学案”,导学案的关键在于能否具有“导学”性,因此导学案要承载着学习的规律和知识的规律,而不能是习题集。第二,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组织,即同质结对,异质同组,让学生有困难找组织。第三,给学生一个学法指导,即先独学,再对学,然后群学。第四,要有一个课堂流程,即自学、展示、反馈。尤其是展示,展示即暴露,不暴露问题又如何反馈?反馈要做到有的放矢。展示是教师做学情调查最主要的方式,千万别轻视展示,高效课堂还有个别名,叫展示课堂。第五,明确一个基本任务,即学会不会的。教师千万记住“学会不会的”这句话,知识无限、生命有限,以人为本就是要珍惜学生的学习时间,准许学生不在已经会的知识上浪费宝贵的时间。

   当然高效课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性系统,既然是系统则不止以上5条,但这5条真的是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

   时代呼唤高效课堂,但是,高效课堂的创建依然步履艰难。那么,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困境?我们应该怎样突围?以下4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第一:专业信仰的困境与突围。专业信仰,即指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尊崇与热爱。当下教育最上位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专业信仰。我们不妨用3个追问加以验证:对我们手头从事的这份职业,你喜欢吗?对于任教的学科,你痴迷吗?对于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你热爱吗?突围的智慧其实很简单:喜欢=快乐,痴迷=成功,热爱=幸福。快乐、成功、幸福,不在他人的恩典,而在自己手中。从被动到主动唯有自动。
   第二:师生关系的困境与突围。用易经的“否”卦注解传统课堂。天在上,地在下构成否卦卦象。恰好可以用来比喻师生关系,师居天位,生居地位。《象》曰:天地不交,否。新课堂呼唤师生位置的回归,教师应该有勇气把学生当作天,心甘情愿当作地。什么时候老师能够心甘情愿地说“同学们,你们就是老师的天哪!”那就会呈现否极泰来“泰”卦的气象:“天地交。泰。”其实,所有的改革都是关系的调整。
  第三:知识结构的困境与突围。“知识是结构化的、关联的、分类的,依据内涵排序,并且是以人为中心的。”(钱学森语)如果知识学习不能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系统化,就不能建立生命的智慧融合,其效率可想而知。突围之道就是逐步完善以学科知识结构建设为核心的教师专业素养。制定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具体规划,不妨参照“一年学段厘清,两年跨段完善”的思路,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

  第四:课堂模式的困境与突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10个年头,但是,仅仅有要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这样的理念抑或口号是不行的,理念要变成行为模式,需要有模式流程的引领。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可用以下顺口溜说明:“三维目标记心间,学展点练四连环。没有学,没有展,紧闭尊口不发言。有了学,有了展,师生一起再点练。课堂原本很简单,模式一变一重天。”

 

                                                                               永康小学网校管理员:任建琴

                                                                                                             2012.7.29

 

编辑:张树林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