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课改中国行系列报道(二)

课改中国行系列报道(二)

2012年07月30日 20:55:17 来源:山西省原平市永康小学 访问量:1232

  (本网讯) 课改标志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我们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从本质上说,不是教学条件决定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育人模式不变,即课堂不变,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可能改变,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如果不变,教育就不会变,所以改变教育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观念。我的结论是,课堂不变,教育就不会变;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打破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大壁垒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最核心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制度的变革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我认为,要想真正深化改革就必须打破三大壁垒,一是必须推翻教育的功利主义。即推翻以少数人升学为目的而放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功利主义教育。二是必须推翻教育的本位主义。即推翻以师为本、以教为本、以知识为本的本位主义。三是必须推翻教育的僵化模式。即推翻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教学模式。

   教育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教育工作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我们做任何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发展不发展这一基本前提。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就是我们必须把课堂作为教育的主战场,不能离开课堂谈素质教育。“坚持教为学服务”,搞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教,关键是如何教。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课堂教学的实质应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彰显的生活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不断创新,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所谓课堂生产力,就是学生探索规律,掌握知识,形成优秀品质,构建健全人格的能力。所谓课堂生产关系,就是在学生形成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当课堂生产关系适应课堂生产力发展时,就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反之就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要改革课堂生产关系,实质就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学者也教、教者也学、教为不教、教学相长。这8项原则就是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把利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坚定教育信仰确保课改成功

  首先,必须有自己信奉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当前,我们搞高效课堂,是想通过课堂寻求对整个基础教育的突围。我们应该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一步审视理论框架,让理论必须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理论。其次,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把“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奉为自己的教育信仰。真正的教育信仰体现在我们心中有爱、心中有道、心中有术、心中有行,所有的思想、观念、方法和行动都是由教育信仰滋生出来的。

 

                                                                 原平市永康小学网校管理员:任建琴

                                                                                                2012.7.29

编辑:张树林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