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艺苑 > 贵妃轶事

贵妃轶事

2017年04月12日 16:47:20 访问量:438

贵妃轶事

(故事新编)

英才中学  银建基

出西安向西63公里,就是陕西咸阳市兴平市。兴平是个县级市。距兴平市12.5公里处就是有名的马嵬驿镇。从镇往西再走500米,就能看到一座依山而建,门楣上写有“唐玄宗贵妃杨氏墓”八个大字的小巧陵园。

陵园占地3000平方米。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过献殿,就是占地一公亩的贵妃冢墓。冢墓高3米,呈半球形。整个冢墓用青砖包砌,不见一点儿土。

墓冢原本只是用土堆砌,不料有人传出用坟上的土搽脸,能使黑者变白,糙者变嫩的话儿。于是,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成群结队的姑娘们来这里游玩时,就会你抓一把,她抓一把地带回家搽脸,日久天长,坟堆越来越小。尽管管理的工人不断地往坟上添土,但最终抵不住抓土的人多,只好用青砖把它包砌起来。这是后话不提。

还是回到话题上来说。

在冢墓前面的碑楼上,刻着“唐玄宗贵妃杨氏墓”几个大字。冢墓的背后,有一座杨贵妃的高约6米的大理石塑像。冢墓的东、西、北三面建有回廊,回廊里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上面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再往后的半坡上还建有一亭,亭旁用汉白玉雕了一尊近3米高的贵妃站像,她表情凝重,目光向坡下望去,似乎在想着什么。

当那些想象力丰富的浪漫游客,站在这座青砖包砌的坟茔前时,他们或许会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在头脑里勾勒着坟冢中这位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羞花”者的模样。

但是,他们错了!这里只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坟茔里到底埋得是什么,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人知晓了。

杨贵妃当年死了没有?她的遗体在哪里?最关心的人当然还是历史学家。

据说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唐玄宗曾派白马将军来这里寻找过贵妃的遗骸。但是白马将军什么也没找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有人说,村里有一个阿婆,曾在贵妃缢死的佛堂地下,拾到一只贵妃的绣花鞋。无奈之下,使者只好拿这只绣花鞋去交差。

莫非一个好端端的,才38岁的美人儿能从人间蒸发了不成?还是让我从头说起吧。

公元755年,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这年的农历十一月初九(公历1216日),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清君侧”“反杨国忠”的名义,会同史思明率领15万大军,发动了祸国殃民的“安史之乱”。

镇守潼关的哥舒翰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深知承平日久的官兵将士,不是叛军的对手。他知道,自己脚下的潼关是进出关东的门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地,只要严加防守,叛军就不会给京畿造成威胁。不料朝廷派来的不懂军事的监军,不停地催促他出兵,甚至还打着唐玄宗的旗号威胁他。无奈之下,哥舒翰开关迎敌,仗,不出他预料的打败了,自己也在河南灵宝被叛军俘虏。

潼关沦入叛军手中后,顶如京城的门户洞开,八百里秦川无险可守。叛军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了长安城下。

公元755年农历六月的一天,高力士仓皇地闯进宫来,对正在吃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说:“启禀陛下,叛军攻破东门,向皇城杀来,请陛下、娘娘移驾出宫!老奴已通知右彪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领三千禁军随扈!”

唐玄宗一听,扔下筷子,带领杨贵妃和她的几个姐妹、杨国忠、皇孙,从长安的西门延秋门出逃。

由于随从人马太多,唐玄宗一行行军速度相当缓慢,经过几天跋涉,在天宝十五年农历614这一天,他们一行来到了马嵬驿。

一路上,唐玄宗骑马,杨贵妃乘辇车。别看唐玄宗已是70多岁高龄的人,但由于他年轻的时候骑马狩猎不辍,特别是在25岁,发动“唐隆政变”前,为了和韦皇后的子弟兵做好搏命准备,他一直舞刀弄剑不止,所以这些辛苦,还是承受的了。

未出过几次远门的,38岁的杨贵妃就不行了。她生于宦门世家,虽然没出生时,父亲就死了,但她在三叔杨玄珪的精心呵护下,不但知书识礼而且精通音乐能歌善舞,尤其善弹琵琶。否则,当年正受玄宗宠幸的武惠妃,怎么能够在女儿咸宜公主的婚礼上一眼就瞅准了她,让她做了自己爱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呢?

现在,辇车走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上下左右地颠簸,几乎把她颠散了架。幸亏侍奉她的宫女小翠照料精心,她才少受了许多罪。

说起小翠,在下不得不要啰嗦几句。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杨贵妃的父亲杨玄琰死在了蜀州司户的任上。这一年杨贵妃还在他妈的肚子里。

眼看接任的官员就要到任,官衙是不能再住了。她母亲腆着个大肚子,厚着面皮,投奔了在洛阳做官的三小叔子杨玄珪。后来等杨贵妃略微大点后,她们娘儿几个,回到了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永乐独头村的老家。

在回乡路上歇脚“打尖”的时候,一个和她年龄仿佛的要饭小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小女孩虽说蓬头垢面,但却眉清目秀,假如梳洗打扮一番,定是个招人待见的小姑娘。

当时的杨贵妃还不叫杨玉环,更不叫杨太真,而是叫杨玉,小名玉奴。在册封前,人们叫她玉娘,册封后才改成玉环。

杨玉喜欢上小翠的时候,就撒娇耍赖地央求妈妈收留她,说要让小翠给自己做丫鬟。杨夫人见幼女喜欢小翠,也就应了下来。从此小翠就一直跟随着杨贵妃。

杨玉环做寿王妃的时候,小翠也以媵的身份进了寿王府。杨玉环本打算让寿王收了小翠,但由于两人婚后甜美异常,寿王极为疼爱杨玉环,不愿意让别的女人分了爱妻的宠,就坚决不答应。杨玉环见丈夫感情专一,也就暂时放下,想等过上几年,要不说服寿王收房,要不找个合适的官员,把小翠嫁出去。

不料,仅仅过了六年,在开元28年(740年)10月,唐玄宗就以“为母后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道士,还赐了她一个“太真”的道号。这一年杨玉环年仅21岁。

小翠也想跟随杨玉环去做女道士,但杨玉环坚决不让。她劝小翠乘此机会嫁人,小翠也是坚决不答应。她没有回到山西老家,而是在杨玉环出家的白马寺附近,找了一间民房安顿下来。最初,她隔三差五去观里看望杨玉环,送点儿吃吃喝喝。后来杨玄珪知道后,觉得一个姑娘家独处一室不妥,就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府上。

到了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先册立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等到安抚好自己的儿子不久,他就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公然把自己的儿媳妇升格为自己的妃子!难怪后人有“脏唐,臭汉,宋不明”的史评,这分明就是乱伦嘛。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小姐妹小翠。她入宫时禀明玄宗,把小翠也带进了皇宫,做了贴身宫女。

说来也怪,这小翠无论身高五官,举止言谈,无不和杨贵妃一模一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俩是双胞胎。刚进宫时,就连眼尖的高力士,有时还能认错。后来人们认不错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小翠和杨贵妃的穿着打扮不同!

还是回到天宝十五年农历614这一天说吧。

马嵬驿是个靠山的小乡村。由于这里建有驿站,南来北往的行人走到这里,大多会或歇脚或住宿,所以饭馆,旅店一应俱全。驿站的旁边还建有一座庙宇,方丈以慈悲为怀,往来的行路穷人实在住不起旅店时,他会允许他们在庙里过夜。一旦遇到瘐毙的独身客,方丈还会买一具薄皮棺木,将死者瘄在后院的闲房里,等待他们的家人来认领。

论理,一个小小马嵬驿的庙宇,也好不在哪里,但由于这里是南北通衢大道,往来的什么人都有,所以,一些好事的豪商巨贾就慷慨解囊,建起了这座庙宇。说起这座庙宇,还真建的有气派。有人用“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十六个字来形容它。

庙宇里有一间宽敞的佛堂,来往的文人墨客走到这里,常常会瞻仰一番,有的还会在两侧的山墙上留下墨宝。

且说唐玄宗一行本来是六月13晚到的这里,小小的驿站只能勉强供玄宗、贵妃和贴身的内卫们驻跸,那庞大的扈从队伍大多只能在野外露宿。虽说此时是炎夏,但毕竟在野外露宿会遭到蚊虫叮咬,这群养尊处优惯了的御林军将士,平时锦衣玉食,享受惯了,自从随玄宗离开长安后餐风露宿,别说钟鸣鼎食,就连喝口冷水也困难。他们中多数是京城里的纨绔弟子,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因此,今早一起,他们一个个憋了几天的怒气终于爆发了。几乎人人怨声载道,躁动不安。无论领兵的右彪武大将军陈玄礼怎么怒喝,也止不住将士们的怒火。陈玄礼眼看弹压不住了,就闯进驿站里向玄宗报告。

就在将士们吵吵的时候,恰巧广东押解十万匹綵缎的进贡队伍也来到了马嵬驿

押解的军官见小小的马嵬驿突然涌出这么多御林军,不由得吓了一跳。他陪着笑脸向一名御林军士兵打听后,才知道皇帝现在就在马嵬驿。

押解军官努力分开人群,好不容易才挤到驿站门口。他向门卫说明了身份,要求面见唐玄宗。门卫扬起马鞭边抽边骂道:“日馕货,万岁爷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滚一边去!”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便装的老头儿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往门口走来。这老头儿见门卫正打人,就问“怎么回事”。门卫见状,单膝跪地说道:“禀陛下,这个人说他是广东押解綵缎进京的差官,他要面圣。”

押解军官一听面前这位老人就是唐玄宗,吓得双膝跪地一个劲儿地发抖。

唐玄宗和颜悦色地问:“贡来的綵缎有几何啊?”

“回陛下,十万匹。”

“好吧,你也无须进京交割了,就放在这儿吧。”说罢,唐玄宗回头吩咐高力士说:“派个人给他办理交接。”话音刚落,也不叫那个双膝跪地的军官“平身”,就自顾自地往门外走去。陈玄礼见状,快步跟了上来,他担心那些怒火中烧的部下,做出什么越轨的行动惊了圣驾。

驿站门外挤满了将士们,唐玄宗见除了离门最近的是一群中下级军官外,街道两旁,树上,房上黑压压的都是御林军士兵。

唐玄宗站在驿站门口最高的台阶上。陈玄礼右手紧握剑柄,左手威严地向上一举,刚才还混乱不堪的场面,立刻鸦雀无声了。

唐玄宗见将士们不再躁动,就清了清嗓子说:“朕近来年老糊涂托任失人,害得诸位跟随朕吃苦。现在这里有十万匹綵缎,朕把它赏给你们。愿意跟随朕入蜀的,就一块儿走,不愿意的,带上所分綵缎回家和父母团聚去,些许薄礼,权当朕给诸位的辛苦补偿。”

站在最前面的军官们一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说:“臣等愿意追随陛下入蜀,只是请陛下交出扰乱朝纲的国贼杨国忠任我等处置!”

站在驿站门里唐玄宗背后的杨国忠一听,立刻吓得丢了魂儿。他瘫倒在地抖成一团。

唐玄宗见众怒难平,知道现在自己也救不了这个一向飞扬跋扈的“国舅爷”了,他沉吟一会儿,什么也没说就转身向驿站里走去。

陈玄礼追随唐玄宗几十年,从“唐隆政变”时的一个普通士兵,升到正二品的右彪武大将军,他深知玄宗一举一动的意思。见玄宗不吱声离开,就对还跪在地下的部下们一摆手,跟了玄宗进去了。

杨国忠绝望了,回头对着驿站里高喊:“娘娘救我……娘娘救我啊……”不等他的喊声落地,一拥而上的士兵们,就把他剁成了肉泥。

就在门外喧哗的当间,屋里的杨贵妃也早已吓作一团。她紧紧拉住小翠的手,一个劲儿地说:“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一开始小翠也慌了,渐渐地她冷静了下来。她想好后催促杨贵妃说:“趁现在他们都在门外,请娘娘快脱衣服!”

杨贵妃不知小翠要干什么,就说:“这……”

小翠急促地说:“快脱吧,咱俩换一下衣服!”

杨贵妃终于明白了小翠的意思。她绝望的说:“不!你我姐妹,要活,一块儿活;要死,一块儿死。哀家不让你替我去死!”

小翠急的说:“姐,你怎么这么傻!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如果没事,你我都好,如果有事,死一个不比俩个都死了的好?你要是死了,我还有活头吗?”

在小翠边说边拽扯下,两人换过了衣服。听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时,小翠一把把杨贵妃推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上,自己坐在了杨贵妃刚才坐的位置。

脚步声又近了,小翠发现贵妃头上还佩戴者钗环,就跳起来扑倒贵妃身边三把两把拔了个净,随手还把贵妃的头发弄乱,然后边往床上坐,边把那些钗环往自己头上插。

唐玄宗进门后并没有一下认出二人调了个儿,倒是高力士眼尖,一眼就发现不对,不过他没有吱声。后来进来的陈玄礼们,更是没在意。

门外的御林军们听到杨国忠高喊“娘娘救我”时,激起了对杨贵妃的恨,他们觉得没有这个女人,那个曾经叫杨钊(杨国忠的原名)的市井无赖,不会爬到支部郎中的高位操纵朝政;没有杨家兄弟姐妹的飞扬跋扈,安禄山、史思明也不会造反;没有安史造反,他们也用不着别妻离子跋涉逃难。

士兵们越想越气,杀死杨国忠后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声“还有一个!”于是,所有将士一致有节奏地鼓噪喊道:“贼本尚在!” “贼本尚在!”

陈玄礼知道将士们喊得“尚在”指谁。他为难地说:“陛下……”

唐玄宗也知道这“尚在”指谁,但他怎忍心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去死?贵为天子,如果连一个弱女子也保护不住,还算什么帝王!但他深知“兵变”的可怕。他想到太宗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时他如果硬要保护杨贵妃,很可能连自己也搭进去。

就在唐玄宗陷入两难,沉吟不决的时候,门外将士们的呐喊声越来越高:“贼本尚在!”“贼本尚在!”

唐玄宗绝望了。他举起自己的衣袖,蒙住了整个脸颊。

坐在床上的“杨贵妃”,却毫不惊慌,她款款的站起来,解开自己的头发披下来遮住脸面,主动向门口走去。

唐玄宗不忍让自己的爱妃落个碎尸万段,他带着哭腔说:“赏她一幅白绫吧——”

高力士找了一幅白绫递给陈玄礼。

陈玄礼拖出“杨贵妃”后,做替身的小翠平静地说:“带我去庙宇中的佛堂吧,我愿意在佛前结束自己。”

一出驿站的大门,拖着小翠的陈玄礼,就听到了将士们的一片整齐的欢呼声:“万岁——万岁——万岁!”

进入佛堂的小翠,虔诚地端跪在佛祖塑像前。陈玄礼毕竟也受过杨贵妃的赏赐,他不忍心看到她临死时的痛苦模样,就背过身面向佛堂门站着。两个孔武有力的士兵冲进来,把白绫绕在小翠的脖子上,一人拽着一头狠命地勒。小翠痛苦地坐在地下挣扎,一只脚上的红绣鞋在她的挣扎下脱了下来。

门外的将士们透过敞开的庙门,从头到尾看清了这一幕。他们又欢呼起来,一个弱女子的死亡,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件最赏心悦目的表演。

一切平静下来了,西行的逃难队伍又要出发了。一直泪眼婆娑的唐玄宗,看看吓瘫在地的“小翠”说:“你的主子已经走了,朕也不再留你了。你留下吧,找个平头百姓嫁给他,过平民的生活去吧。”说罢,在高力士、陈玄礼等人的簇拥下,踏上了通往蜀州的大道。

驿站的官员跪送唐玄宗一行离去回来后,见那个叫小翠的宫女还坐在地下,就呵斥道:“走哇!你还等什么?皇宫生活有什么可留恋的!贵为天子,连自己的媳妇都不救,哪如民间夫妻,恩恩爱爱,生同衾,死同椁。虽说日子过得艰难,也比那整日勾心斗角,提心吊胆的官场好得多!”不知他是代死去的女子鸣不平,还是在发自己的牢骚,所以,一直到小翠出了门,他还独自一个人絮絮叨叨。

玄宗的大队人马全部离开马嵬驿镇后,镇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几拨过往的行人纷纷走出旅店准备上路。

“小翠”,各位看官记好:从此,在下可就称她为小翠了。她孤苦伶仃地站立在大路旁。她不想回长安,也不想再见自己的亲人们,他想往南走,越远越好,最好是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寺庙里削发为尼,让暮鼓晨钟陪伴自己的后半生。

就在她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时候,两个骑骡子的过客向她走来。这两个人看上去像主仆。那位中年男子风流倜傥,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这两个人经过小翠面前的时候,骡子上的那个中年男子睄了小翠一眼,自顾自走了过去。谁知,还不出十步,挂在骡子后鞦上的一个布袋掉了下来。

“客官,你掉东西了!”小翠不由地提了个醒。

紧跟中年男子的仆人样的小伙子回头一看,立刻就麻利地翻身下来,往布袋跑去。他拾起布袋,拍了拍上面的土说道:“谢谢姐姐!”

那中年男子圈回坐骑,向小翠走来。走到小翠面前时,他没有下骡子,稳坐在上面说道:“姑娘,谢谢你!你是在这等什么人么?”

小翠见机会来了,就大大方方地说:“我想找一个伴儿,随他一道去南方。”

“哦,听你的口音是长安人?”中年男子问。

“不,我不是长安人,只是一直住在长安,学了一口长安话。”小翠答道。

“那你仙乡何处啊?”

小翠不敢说出自己家乡的名字来,就胡乱说道:“小女子三四岁就离开家乡了,只记得祖籍好像是南方广西。”她说了个自己仅知道的省名儿。

“巧了,我就是广西容州人!你要信得过我,咱们可以结伴返乡。谁让咱们是广西老乡呐。”

中年男子见小翠沉吟不语,以为她信不过自己,就解释说:“在下叫许子真,是京城太学的四门助教。眼下兵荒马乱,朝廷官员都作鸟兽散,就连今上也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京城是待不下去了,所以我才决定回归故里。听街上的人说,昨天马嵬驿驻扎有几千官兵,也不知道是哪位将军的勤王部队。我们爷儿俩就没敢再往前走,住在了前站。早晨起来,我在前站听说他们今天要走,这才起身来到这里。我是读书人,懂得‘四非’,你放心,我没有恶意。”

听他说自己是读书人,又做过四门助教的官,小翠觉得和他们一道南行,不会有什么危险,就点了点头。

许子真见小翠同意了,就回头对牵着在路边吃草骡子的小伙子招手道:“小全,把骡子牵过来,让给这位小娘子骑。你先走走,待会儿到了有骡马的地方,爹再给你买一头骑。”

小翠一听,才知道这俩人是父子。她也没推辞,在小全的搀扶下跨上了骡背。

仨人一路走,一路聊着闲话。许子真从小翠的话中,得知小翠断文识字,“老家”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就热情地说:“既然你家中没亲人了,不知小娘子是否愿意落脚寒舍,愿意的话,可以做我的家庭教习。我有三个女儿,也算认得些许文字,只是几年来,下官宦游在外,耽误了她们的学业。下官也不求她们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读书明理,将来出嫁后,不辱没先人也就是了。”

小翠一听,心中一动。她本打算到了南方,找个深山老林里的尼姑庵,让暮鼓晨钟伴自己度过余生,现在既然有这样好的去处,不妨也算一个不错的归宿。

她叹了口气说:“路途还长,容小女子想想吧。”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山涉水,三人来到了许子真的故乡容州。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小翠一来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她决定应聘做许子真的家庭教习。到这步田地,她才告诉许子真自己姓杨,小名玉娘。

许子真一听,睁大了眼睛说:“莫非,你就是当年离城十里杨冲那个,被杨康抱养的小姑娘?”

小翠没吱声。她知道宫中的确有过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杨小玉,当时自己也听说过这个宫女,只不过这个宫女进宫不两年,就暴病而亡了。现在,既然许子真把她当成那个宫女,也就将错就错地点了点头。

许子真感叹地说:“你的身世我小时候听说过。听说杨康抱走你后,你爹杨维,你娘叶氏不久也死了,就连收养过的杨康夫妇也被气死了。为了你,死了两对夫妇。唉,悲乎哉,悲乎哉啊!”“哦,对了,你对你的爹娘还记得吗?”许子真又问。小翠摇摇头

“好吧,看来你我有缘,能把你带回故乡,我也算做了一件善事。你就安心地住在我家吧。我还是那句话,你给我家小女做教习,我每年付你束脩。你要是嫁人呢?我不拦你,什么时候想离开,就什么时候离开!美味佳肴嘛,我家没有,贱内也操持不来,粗茶淡饭呢,还有的你吃,怎么样?”

小翠说:“束脩,我不要,人,我也不嫁。只求你别给任何人说起我,说起我的的身世来。我能在贵府待几天,就算几天。什么时候我不能待了,我就找个寺庙出家为尼!”

“你放心,我会按照你说的去做,绝不和任何人说这些事!”

弃官务农的许子真,做梦也没想到,他收留的这个小翠,竟然是当今天子的爱妃杨玉环。他只知道他的老乡,有个叫杨玉娘的孩子被抱走了,至于,后来这姑娘的下落,他就不知道了。他有几次想刨根问底,又怕引起小翠的不快,几经思索,他决定不再打听。他想:“如果能说,小翠自然会告诉他;既然她从不提起,自有难言的苦衷。自己是读书人,何苦要去揭别人的疮疤。”

从此,他也不再问小翠什么。只是有时在晚饭后,和她聊聊有关诗书礼仪的话头。

一晃七年过去了,有一天午饭后,许子真亲自送自己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出嫁)来上书房。孩子们按小翠的安排作文的时候,许子真和小翠坐着闲聊起来。

他说:“有一件事,不知你在长安时听说过没有,就是今上赏赐贵妃一家洗浴华清池的事。”

小翠摇摇头说:“我一个民间女子,哪里知道宫里的事。”

许子真本来做的是太学四门助教,喜欢向自己的学生卖弄才学。如今回乡来,没有了听的对象。现在见小翠不知道,就立马来了精神。他两眼炯炯,说起了杨贵妃一家洗浴华清池的往事。

“据说今上游幸华清池时,杨氏五家扈从,每家一队,每队一色衣服,五家合队后,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听见过的人说,沿途落下的首饰闪闪生光。有的百姓为了争抢,还打伤过人呢。”

小翠表面上在静静地听着,装出一副刚听说的样子。其实心里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许子真见引起小翠的兴趣来了,卖弄的瘾头更大了。就接着说:“你知道吗,杨贵妃这个女人太坏了,她自己得宠后,还把她的三个姐姐封为什么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最可气的是把她一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远方哥哥杨钊封为大官。引得安禄山这个胡儿来‘清君侧’!不是这个祸水,百姓们还用饱经战乱流离失所?”

说到这里,许子真拍案而起,咬牙切齿地说:“我要能见到杨贵妃这个祸水,一定将她碎尸万段!”

见小翠惊恐不安的样子,许子真觉得自己有点儿失态。他歉意地说:“吓着你了,赔罪赔罪!还是说个宫中有趣的事吧。”

他呷了口小翠斟来的茶接着说道:“听说岭南有一年,为太上皇——对了,大概你还不知道,如今的皇上是肃宗皇帝了,玄宗被尊称为太上皇——进贡了一只白鹦鹉。这只鸟能模仿人言,通人性,太上皇十分喜爱,称它为‘雪花女’,宫人们都叫它‘雪花娘’。太上皇每与贵妃下棋快输的时候,侍从只要一叫‘雪花娘’,这鹦鹉就会飞到棋盘上,张翼拍翅,把棋局弄乱。后来雪花娘被老鹰啄死了。太上皇和贵妃俩十分伤心,将它葬在御花园中,称为‘鹦鹉冢’。你说,他们既然连一只鸟都爱惜,为什么就不能爱惜爱惜天下的百姓呢?”

小翠眼里噙着泪花,她想起了那只可爱的鹦鹉,想起了宫中的生活。

许子真以为小翠在为鹦鹉的死而伤感,就安慰她说:“一只鸟,值得你伤心吗?你还是看看天下的百姓吧,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同情的!”

这天晚上,小翠一夜没睡。她不敢哭出声,只是躲在被窝里啜泣。

第二天,她病倒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她的病情时好时坏。

人最怕失去生活的勇气。自从许子真讲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以后,小翠了绝望了。她不知道自己在民间的名声竟然是这样。她恨那个害她遭千人唾,万人骂的远方本家哥哥。她在宫中的时候,曾多次告诫杨国忠收敛些,不料他阳奉阴违,全不当回事。

小翠越想越气,羞气交加之下,她的生命渐渐地走到了尽头。

公元762年六月初一这天,是贵妃的生日,但她就要离开人世了。恍惚中,她觉得自己回到了华清池里的的海棠汤,这里是玄宗专为她修建的洗澡的地方。温暖的泉水包围着她,她用手掌激着水花向岸边的侍女们打去,突然,她又觉得自己正坐在甘露殿唐玄宗的怀里,玄宗乐呵呵地对身边的高力士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她挣扎地想离开,她觉得玄宗的怀里太热了。她挣扎着,挣扎着,似乎玄宗的手越攥越紧。她狂躁地喊道:“放开,快放开……快——放开——”

她醒了,原来是陪伴她的是许子真的两个女儿,攥她手的是许子真的二女儿。“老师……”

小翠不再挣扎了。

“请——请把——你们的——父亲叫——叫来——”小翠有气无力地吩咐道。

“快去请爹爹!就说老师要见他,快!”许子真的二女儿吩咐自己的妹妹。

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帘子一打,许子真来到了小翠的床前。

呷了几口银耳汤的小翠,似乎增了几分力气。她见许子真进来后,就示意他坐在刚才他女儿坐过的杌子上。

见许子真坐好后,小翠喘了口气清晰地说:“先生,哀家已经是快死的人了,我本不该瞒你,但哀家又不得不瞒你。哀家就是你要碎尸万段的贵妃杨玉环。”

许子真听她自称“哀家”,就吓了一跳。他以为小翠是病得说胡话,但看她的神情,却又不像。就赶忙离席跪倒在地说:“娘娘恕罪!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小翠说道:“先生请快快起来。哀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哀家把全国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的确该碎尸万段。不过,哀家临死前,还有一事相求。”

“请娘娘颁旨。”

“现在叛乱平息了,等你回京后,如果可能,请捎句话给‘三郎’,就说哀家没忘记他,如果有缘,来生哀家愿意和三郎做一对平民夫妻,过男耕女织的普通生活。”

一听小翠说到玄宗的小名,说到让他捎话给玄宗,许子真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出来:“娘娘不知,今年五月初三太上皇就龙御殡天了。”

这时候,小翠才看清许子真穿着一身皂衣。她彻底崩溃了。大叫一声“三郎慢走,臣妾也来了!”就昏死过去了。

两天后,小翠溘然长逝了。

将小翠——不,现在该恢复她的真面目了——杨贵妃安葬以后,许子真觉得自己还应该做点儿什么。几天后,他写好了这样一篇碑文:

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

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士,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孕十二月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脱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母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女,求为女。妃家素,不得已与之。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与母偕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资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未逮也。”遂给金币与康。康不从,乃肋取之。举家号泣,送去。

许子真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篇碑文,不但被收入《旧唐书》中,而且竟然出现在几百年后清朝乾隆年间编撰的大型类书《四库全书》里。

【附《杨妃碑记》译文】

杨妃是广西容州杨冲村的人,这个村庄离县城十里。杨妃的小名叫玉娘她的父亲叫杨维,母亲娘家姓叶。

杨维说,他死去的父辈曾经说过:在去离村十多里埋葬他爷爷的时候,碰到一个打卦算命的人——他忘记这个人叫什么了,说“这座坟如果能再高几尺的话,这家必定会出一位大贵人,可惜有点儿低了,(不过),生下女儿也贵不可言。”杨妃的母亲怀了十二个月后才生下杨妃。

杨妃刚出生的时候,满家香气,她的胎衣就像绽开的莲花。她生下来三天了还不会睁眼。她的母亲在夜里梦见神仙用手摩挲杨妃的眼睛,第二天,杨妃的眼就睁开了。她的眼珠黑得就像用黑漆漆过似的。把她抱在太阳底下,竟然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她的皮肤白得就像玉似的,五官长得极为美。

后军都督杨康见到她后,就用钱财买她,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女儿。杨妃家一向贫穷,无奈之下,就把她送给了杨康。

杨康有二个儿子正在读书,杨妃当时才三岁,日夜和这两个男孩儿坐在一起,听他们朗读。杨妃渐渐长大后,精通《论语》《孟子》,杨康夫妇把她当珍宝一样地疼爱。

担任长史的杨琰,来此代领军事事务时,听身边的人说了杨妃的事,就下令让她的母亲抱她一块儿来。他一见杨妃,特别欣赏她,暗地里对自己的妻子说:“这个女孩儿的资质非比寻常,长有贵人相,咱们家的两个女儿都比不上她。”

于是就赠给杨康金币(想用钱换取杨妃)。杨康不愿意,(杨琰)竟然强行索要(杨妃)。杨康一家只好痛哭流涕,把杨妃送给杨琰。

编辑:张银连
上一篇:莺歌燕舞
下一篇:我家二哥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